本文目录一览:
- 1、求基础刀法、剑法、枪法?
- 2、修真小说主角师父练的是基础剑法
- 3、关于中国的剑法
- 4、中国剑的基础十三式是什么?
- 5、基本剑法有哪些
- 6、剑法怎样练
求基础刀法、剑法、枪法?
"基础的刀法":有砍、撩、挑、截、推、刺、剁、点、崩、挂、格、削、戳柄、舞花等... 刀术的特点是:勇猛快速、气势逼人,刚劲有力,如猛虎一般。刀,"其用法,唯以身法为要,儇跳超距,眼快手捷",并要求进退闪转和纵跳翻腾都要刀随身换,身械协调一致。刀术的套路有:自选刀、八卦刀、龙行刀,大刀、朴刀、单刀、双刀、梅花刀、八极刀、六合刀、春秋刀、滚手刀等。
刀法的主要内容有缠头刀、裹脑刀、劈刀、砍刀、撩刀、挂刀、扎刀、抹刀、斩刀、横扫刀、按刀、藏刀、背刀、架刀、抱刀、剪腕花、撩腕花等..."基础的剑法":有刺、劈、挂、点、崩、云、抹、穿、压等... 剑术名目繁多,形式不一,仅单剑可分短穗剑、长穗剑;从剑路体势而言可分:工架剑、行剑、绵剑、醉剑和双手剑等。各种俭术风格不同。工剑、形健骨遒,端庄势整,一招一势,端端式式;行剑、流畅无滞,挥攉潇洒,忽往复收,行多停少;绵剑,柔和蕴籍,缓缓不断(如太极剑);醉剑,恣意挥舞,乍徐还疾,形如醉酒,以醉非醉;双手剑,双手持剑,劈、砍、挎、挂、身法矫健,丰彩多姿。
"基础的枪法":主要动作有"拦、拿、扎"... 枪有虚实,有奇正;有虚虚实实,有奇奇正正;其进锐,其退速,其势险,其节短;不动如山,动如雷震。"基础的棍法":有打、揭、劈、盖、压、云,扫、穿、托、挑、撩、拨等... 练习棍术要求手臂圆热,梢把兼用,身棍合一,力透棍梢,表现勇猛、快速,"棍打一大片"的特点。棍术的套路有:自选棍术、猴棍、七星棍、五虎群羊棍、齐眉棍、大梢子棍等。对练有"对棍"、"棍进枪"、"棍进三节棍","三人对棍"等。
修真小说主角师父练的是基础剑法
最爱三国小娘
作者: 吐鲁番
简介:
英雄用战争攻城略地。而我却用和平收罗人心!他初来乍到,敢打敢拼,低调奢华。他经营人心,情动天下。为了爱人,他征伐四方,孤身冒险,传奇一生
关于中国的剑法
峨眉剑法
刚柔说
柔者刚之本,刚者柔之用,若欲极刚必力极柔,刚柔相济,蛾眉之本传也。故与敌交手,未发手时,宜松柔灵活,不用一丝一毫之强劲,即松肩沉肘,虚领顶劲,外松内聚,飘然轻灵,若即若离,若假若真,寓随时变化之机而以意示形。
发手时,则迅雷不及掩耳(手在何处便从何处击人),极刚极强(刹时间集全身之力于一拳,有雷霆万钧之力)。
故曰:手如三春杨柳,步如风摆荷叶,出手似闪电,发力如雷霆,静如处女,动若脱兔,其蛾眉之谓也。
然世有以刚求刚而未能刚者,是未知若欲极刚必为极柔之道也。是以习技未达者,多形过于意;造诣较深者,则以意示形。形过于意,拳未发而形先动,骗则人知之,攻则人知之,退则欲收不止,进则欲罢不能。意死,手死,步死,何柔活轻灵之有!以意示形,拳已出而人不知,指东打西,示退而进,若即若离,若假若真。当手者是处皆手而莫辨真假;旁观者,若见放箭而未见开弓。攻也,人不知其所守;守也,人不知其所攻。其变化莫测,玄妙横生,庶几可随必所欲矣。是以刚柔相济之道,蛾眉之本传也。
剑 法
歌曰:蛾眉剑法妙入神,残虹一式定乾坤;身苦惊鸿莺穿柳,剑似追魂不离人;
非同凡技欲歌舞,应是奇传道数真;输赢只须出半手,纵是越女也失魂。
其法:童子扣门,玉女抽身,黄莺穿柳,燕子入林,红线盗盒,避青入红,移花接木,拂花掠影,龙女拂袖,紫竹入云,分花拂柳,素女掸尘,西子洗面,越女追魂。
残红者,非言剑之残者也,犹棋之残局,一着即可定输赢矣。
夫剑者,神之所至,精之所化,形之所名者也,知此者,当形神合一,剑我一体,射如蛟龙,抽若掠鸿,则敌自无懈可击矣。兵器乃手之加长,用剑之心法,同于拳理,制敌之诀窍,与拳诀无异,直不因其有殊,略有不同耳,弟子当自悟之,簪法,枪法亦然。
十字攻守秘诀
阵:出手一式站方圆,变化四方任周旋。
注:出手阵式,须利于实战,便于攻防,能进能退,能内能让,难人之进,利已之攻,攻守变化,皆可藏于一式之中,使敌无可窥我之变化,如太极之一极生两仪,两生四象,四象变化无穷者是也。其法:万法归一(常叫阵式),玉女挪莲(常叫十字步)。
探:门户不开用手探,宗法步法动中观。
注:遇敌交手,未知敌之技艺若何,不可冒然而攻,宜以虚式引之,叫开门户,牵动步势,窥敌防我所出之宗法步法若何,然后相机而行,伺机而动可也。其法:龙女拂袖(即探手或引手),杏花出墙(单出墙或脚探)。
让:手凶势凶莫怕他,让开一步自枉然。
注:敌我相攻,我身所在之位置,即为敌攻击之目标也。敌若发手,无论何招式,无非欲击我也。我遇敌攻来时,若让开被攻击之位置,则长无论何招何式,必落空矣,让手之中,亦可窥敌之变化矣。其法:移身换影(分小让,大让,磨让)
随:能让能随是高手,如胶似漆紧相连。
注:能让不能随,是被动之守也。此打收手之法。彼来击我,我即让之,彼招发完时,其手必收,其势必顿,我紧随彼之收手跟而击之者,即随也。是以让则避其锐气,随则击其惰归。其法:龙女戏珠(有随前手,随后手,上式随三法)。
藏:若遇藏手莫相连,相连必挨暗中拳。
注:此暗中设伏之法。多以引手,顶手,让手中用之。其法:藏手(引手藏低对脚,直射虎,倒身蹬三式。拦门拳,小让,大让,藏兰花手三式)。
顶:你打我打先打你,欲动已动即动拳。
注:此后发先至,以静制动之法。彼一欲动,或刚一出手,我未等彼之脚到,未等彼之手出,即发手击之,后彼发手,先彼打到,击敌于半式之中,则敌无论何招何式俱不能进矣。其法:玉女按莲(分单顶一法,闪顶二法),玉女抽身(分撤步单顶,大顶二法),裙里腿(用反式,常叫低对脚),一面花(用反式,常叫拦门拳)。
逼:一式牵动莫停留,莫容起手进连环。
注:我头手一出,敌若让我,我头手未发完,二手即连续击之,使敌未有相随之机,即逼也。其法:一面花(用正式),斜插一枝梅(用正式,常叫斜射虎),三步逼(分直,斜三法),倒踩莲(用正式),玉女引路(即开路式),单插花(用正式)。
骗:故开门户诱敌入,以假乱真玄中玄。
注:此欲左故右,欲上故下,欲远故近,欲取故与之法也。式式必有假,真假必同时,须知真遇真时假,假遇假时真,诱编为至关,妙用存乎心,攻其必救,始为真骗。其法:指东打西(分上手,下手,单手三法),裙里腿(用正式,常叫三叫门),重搂脚(用正式)。单叫门,直射虎。
闪:此闪非比他人闪,入得门来始真传。
陆海迎门三不顾,顺风摆柳势法全。
注:此让开打到之法,彼来击我,我于让开被攻击位置之同时,亦发手击敌,与敌同时打到,则敌击为虚,我击为实,使敌未有还手之余地,其必不能逃矣。是为绝手。入了蛾眉门,你打我也打,正是此谓。其法:闭月羞花(即反磨,为斜插一枝梅之反式),沉鱼落雁(即正磨,为玉女引路之反式。),杏花出墙(用反式,即倒身蹬),玉女问路(用反式,即磨踢)。
错:错了还错原非错,玄中更玄确是玄。
入化通神能于此,赢人只用半招拳。
注:拳不接手,一错也;颠倒所用,次非其时,又错也。有此错中之错,则真假无虞,探骗之术无益矣。磨以让为法,错以顶为始。广言其错,式式或错,错中之错,切莫轻说,藏手与错法,乃看家拳中看家拳,非入室弟子,未可轻传,只传其八法,已足其用矣。
心解篇
阴阳易位,乾坤倒转,玉女之拳。拳不接手,枪不走圈,剑不行尾,方为蛾眉。
尔以丹田,我以涌泉;尔以根摧,我以梢牵;尔以意求,我以自然;自然功成,无影无形。
意在形外,其体自松,其气自盈,其道自通,内劲通灵,玄妙自生。
意催筋节,每见拙形,人已先知,何堪交锋。意摧形,其动必缓,其形必露。形追意,其势必速,其力必透。是以意比形长,力透强梁;意比形短,打人不远。气沉脚根,入地三分,手近胸膛,意透脊梁,纵透七尺,亦比短强。
劲整者,意整,形整,力整之谓。力透者,意比形长之谓。内劲之旨,气沉力整,意透是也。无柔,刚何以生,无刚柔何以用。
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心如处子,神淡淡而对敌。
手如三春杨柳,步如风摆荷叶,玉女挪莲,形飘飘而迷离。
拔而站矣,沉而发矣,飘而走矣。上拔则虚灵顶劲之谓,下拔则松肩沉肘之谓,前后相拔则力贯指端之谓。遂成浑圆一气。
低姿入地,力从根发,劲整而力聚;高姿飘然,机含万变,泰然而处敌。
形断意不断,势停意不停,敌何机可乘。尔须知:接手之拳,以万对万,不接手之拳,以一对万。接手之拳,以防开打到为最;不接手之拳,以让开打到为法。男子自是力强,莫与力敌;女子自是质弱,当以法取。
出必向神,彼何功可施;行必移魂,我何式可寻。
身形似箭,嘎然而止,步到手到者,必是周身之劲。意在形内,以意催力。先成步而后发拳者,定是一臂之力。步不至,招无功;面不过,手必空。此一臂长,一脚距之奥妙也,则步入我距必被我踢,而过我手,必被我击矣。
让随之法,如影随形,不接手而知敌意,唯此门径。让者,避其击点而走之,视有却无,近我则越长矣。逼者,过其守点而击之,视无却有,退我则越促矣。
尔擒我,是不欲我逃矣,然此时尔亦不欲逃矣,是尔擒我,等我擒尔耳,击之可矣,又何惧哉。
故化万法为一法,以一法破万法,玉女之拳,后发先至,以静制动,内手之秘。
又须知:
轻描淡写,炼神之法,自然中求真,蛾眉门径,功成于不知,拳出于无意,功至化境。
神要静,临敌不能静,有招也无用。
气要稳,临敌不能稳,出手也不狠。
心要狠,出手莫留情,留情必不赢。
机要准,见机莫迟疑,迟疑来不及。
月印千潭,只是一月;说破玄机,只是一理。识之者,谓其妙法横生,无衣无缝,而五体投矣;不识之者,如读天书,隔山打牛而责其狂妄,嗤之以鼻矣。是故告我弟子,识者宝之,不识者哂之,高山流水,阳春白雪,自不足怪也。
高山流水觅知音,一拓白云在深处。
神形说
意者内也,不可见之神也。形者外也,可见之身形也。欲得力整,先须形整;欲得形整,先须意整。是以习技之初步功夫,一曰调身,身松则神顺;二曰调神,神顺则形顺;三曰调形,形顺则力顺。有此三顺,则身自松,神自灵,形自顺,力自整矣。是以欲求形似,先求意是,意是而形是,意非而形非。故曰:"莫叹难,莫叹难,劝尔从里往外练,不在外边在内边;内里通,一身轻,玄纱天机自然生。"此至言之谓也。是以此术也,由里及外之术也。意者内也,形者外也。先练意,后练力,先求松沉,后求柔活,再达刚强,以先天之灵意,导后天之拙力,由是意动形随,力由内发,刚由内生矣,由是则柔而不软刚而不僵矣。由此知之,意到形随者,入门矣;意到形到者,可搏矣;意到形到,未知孰为先后者,则化矣,玄妙之机随意而生矣。
内功宗法述要
一。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以得道者,得自然也。即知道为自然,欲得之乾,非以自然求之,将何益焉。诸法之修习,近道之阶梯也,自然而然,天道之所宗,万法之所归也。是以采阴补阳,取坎填离,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有作有为,是为道门功法。
悟灵性为至上,置身躯与度外,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无欠无余,诚佛门之正果。
二。佛者,悟也,西方圣者之称也。
既曰四大皆空,空门何以有门,既曰凡有所像,皆为虚妄,无像何以有像。此亦近道之阶梯也,若见象执着,不悟本源,则不异雪捍面,刀切风,无底砂锅化冻凌之辈也。须知万法皆由心生,心生万法皆生,心灭万法皆灭,若论本业,皆属无有,无心无像,我法俱空,道自通矣。
紫竹林中观自在,白莲台上现如来,自知之矣。
三。着意固守,刻意导引,实乃后天模仿,行云流水,一任自然,方是先天修炼。
着意固守,刻意导引,犹出此圈中,入彼圈中,何时得以解脱。是内功导引之诸法,实缚身之绳索也,五百罗汉,岂能一面,三千揭谛,怎能一身。人各有异,而以一死法求之,能近道乎,不入歧途则怪乎矣。
然则内气何以得之,则谓之曰:放下后天,先天自明,心不着像,大道自生。有欲观窍,无欲观妙。若问必欲守之,则守在何处。曰:一念欲动处,天地未形时。
四。行功须身密,意密,语密,若静中有动,是为入窍,大礼参拜,需当认师,千姿百态,神佛助尔,赤身修炼,尔须勿拒,一任自然,是尔真谛,精华洗身,亦饮灵药,见像归真,应须自悟,去我合神,方是真修,若论本来,皆属无有,我法俱空,自见真如。
然六根清净,勿须炼体,以静归静,自现如来,其中奥妙乃须口授。
学此剑法,三年入门,六年熟练,十年精通!
剑舞千遍,身法自现!
舞剑注意脚下身法,你会更容易连贯起来。
此剑法不温不火,修身养性,下手处处有回手处,点到及止。
欢迎广大剑法高手一起切磋。
中国剑的基础十三式是什么?
"武当剑法十三势"指李景林传武当剑的十三个基本剑式。包括抽、带、提、格、击、刺,点、崩、搅、压、劈、截、洗。
持剑手手心向内,以剑前部向前截敌腕为平截;向右闪身,剑向左方截敌腕为左截;反之为右截;持剑手内旋成手心向外,剑由下向上截敌魄为反截。"搅",分横搅直搅二法。
介绍
平带是持剑手手心向上,手背向下,剑尖向左平拉。"提",分前提、后提二法。其式均系持剑手内旋成手心向外,剑尖斜向前下方,手腕上提。提时重心前移(或进步)者为前提;重心后移(或撤步)者为后提。"格",分下格,翻格二法。
下格是持剑手手心向内,剑由斜下向上斜格敌腕。翻格是敌近身时闪开其锋,持剑手由手心向内内旋成手心向外,使剑由下向敌腕翻格。"击",分正击、反击二法。正击是持剑手手心向上,剑身平行于地面向前刺击。反击是指剑尖着力点偏重外侧的击。
基本剑法有哪些
1、劈剑
右手握剑上举,由上而下直臂劈至体前,臂与剑成一条直线,与肩同高,力达剑刃。抡劈剑是沿身体右侧或左侧抡一立圆向前劈出。
劈剑属于进攻性剑法,意在劈击对方头部、肩部。
2、刺剑
右手握剑屈肘上提至腰间,再以立剑或平剑向前直刺。根据刺剑的不同方位,分为上刺剑、平刺剑、下刺剑、后刺剑、反刺剑和探刺剑等。刺剑要求臂与剑成一直线,力达剑尖。
刺剑属于进攻性剑法,根据需要刺对方身体任何部位。
3、撩剑
正撩剑:右手握剑右前臂内旋,剑尖向上向右后方立绕至体后,随即右前臂外旋,剑尖向下沿身体右侧贴身弧形向前撩至身体前上方,虎口斜向下,力达剑刃前部;同时左手剑指向下向左前上方划弧,举至头部左上方。
反撩剑:右手握剑,剑尖向上向左后方划弧下落,随即右前臂内旋,剑尖向下沿身体左侧贴身弧形由下向上撩至身体前上方,虎口斜向下,力达剑刃前部;同时左手剑指顺势贴附于右小臂上。
撩剑手腕要松活,以腰带臂,用力较柔和,力达小指侧剑刃前部。撩剑属于进攻性剑法,用于由下向前上方用剑刃前端锋利处撩击对方身体各部位。
4、扫剑
身势左转,右手手心向上平握剑,右臂外旋剑刃向左,随转体使剑身从左向右水平横向弧形运动。剑身要平,动作轻快,力达小指侧剑刃前部,高不过膝。
扫剑是进攻性剑法,意在横扫对方膝部以下部位。
5、截剑
右手握剑,剑尖横向侧方,用小指侧剑刃按切、阻截对方,以身带剑,力达剑刃中前部。正握剑斜向下为下截剑,反握剑斜向上为上截剑,斜向右后方时为后截剑。
截剑为攻防兼备的剑法,主要用于截膝、截腕或截击对方进攻的兵器。
6、挂剑
左挂剑:右手满把握剑,右臂内旋,身体左转扣腕,剑尖向下,向左贴身挂起,力达虎口侧剑刃前部,左手剑指附于右手腕处。
右挂剑:右臂外旋,剑尖向上向前划弧,随即剑尖沿身体右侧向下向后挂起,力达虎口侧剑刃前部,左手剑指向前伸出,与头同高。
挂剑时,剑与臂需保持合适的角度,使剑尖向下、向后贴近身体绕动。挂剑属防守性剑法,用于挂开来自向头部和下肢攻击的兵器或拳脚。
7、崩剑
右手握剑,肩部放松,肘关节微屈下坠,手腕下沉,使剑尖由下向上崩起,力达剑尖。
崩剑为攻防兼备的一种剑法,用来崩开对方的器械或崩击对方腕、臂等部位。
8、点剑
右手握剑,手腕放松,突然短而有力的提腕,使剑尖猛向下啄击,力达剑尖下锋。
点剑属进攻性剑法,,适用于攻击对方的指、腕、肩、臂等部位。
9、抹剑
右抹:右手握剑,腰向右拧转,右臂内旋,手心向下,剑由左前向右弧形抽回,力达小指侧剑刃,左手剑指附于右手腕处。
左抹:向左抹剑时,腰向左拧转,右臂外旋,手心向上,剑由右前向左弧形抽回,力达小指侧剑刃。
抹剑要満把握剑柄,转腰、旋臂,弧形回抽,剑速均匀,用力轻柔,力达小指侧剑刃。抹剑属进攻性剑法,高度在胸部以上,主要用于抹对方的脖子。
10、提剑
立剑或平剑,屈腕向上提拉剑柄,剑尖斜向下。
11、云剑
右手握剑,右臂内旋上举,随即臂外旋,同时右手腕外旋转动,使剑在面前立圆或在脸部上方平圆绕环一周。左手剑指附于右腕内侧。
云剑分面前云剑、头顶云剑、头侧云剑。云剑时,以腕为轴,活把握持剑柄。云剑属防守性剑法,用于架拨对方攻击我头部的器械,进而反击对方。
12、架剑
身势右转,右臂内旋,剑向头上方架起,剑身横平,手心向外,力达剑身中部。
架剑是防守性剑法,用于向上架开对方由上而下袭来的器械。
13、拦剑
立剑,使剑身小指侧的剑刃由下斜向前上托架为拦,力点在剑刃中后部。
左拦剑:臂内旋,剑由左下方向右前上方斜出,剑尖斜向左前下方。
右拦剑:臂外旋,剑由右下方向左前上方斜出,剑尖斜向右前下方。
拦剑属于防守性剑法,立剑拦出,剑身斜置于前上方,剑尖要低于腕部。
14、带剑
平剑,剑由前向侧后方屈肘回抽,腕高不过胸,剑尖斜向前,力点沿小指侧剑刃滑动。
15、穿剑
立剑或平剑,以剑尖领先,沿腿、手臂或身体旁向不同方向穿出,臂由屈而伸,力点在剑尖。
16、斩剑
仰手握剑或俯手握剑,身势右转,右臂外旋或内旋,剑身向右平摆,瞬间发力击出。剑把末端贴靠前臂,剑臂成一线,力贯剑刃前部。
斩剑属进攻性剑法,高与脖齐,俗称斩首。
17、削剑
右手握剑,手心斜向上,平剑,随转体剑自左(右)下方经胸前向右(左)上方斜出为削,剑尖略高于头,力达剑身中前部。
18、捧剑
右手握剑,肘关节稍屈,剑尖向前,平剑或立剑,两手将剑捧合于胸前,左手剑指或手掌托于右手背下。
捧剑一般取中,进可攻,退可防,属攻守兼备的一种剑法
剑法怎样练
武当诸派剑法,太极剑,峨嵋剑,昆吾剑,青萍剑,你想练啥剑法?一般来讲器械比拳法的习练难度要稍高,可以先找基础剑法来熟悉,再图进一步的提升。不同剑法的要领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