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木马病毒最严重的是什么?
- 2、如今的网业电脑病毒、木马十分猖狂,国家为什么无动于衷...
- 3、为什么网络上这么多病毒?是谁制造的?为什么制造?
- 4、黑客产业链是怎样的
- 5、中国互联网有哪些黑色产业链?
- 6、利用木马病毒盗取信息的诈骗是怎样实现的?
木马病毒最严重的是什么?
2007年7月4日,金山正式发布《2007年上半年中国电脑病毒疫情及互联网安全报告》。报告指出,2007年上半年,金山毒霸共截获新增病毒样本总计111,474种,与去年同期相比,新增病毒样本增加了23%;其中木马病毒的新增数占总病毒新增数的68.71%,高达76593种。 伴随着网络安全形势的变化,“经济利益”毫无疑问已经成为病毒制造者最大的驱动力,病毒制造者已经不再是以炫耀自己的技术为目的,也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结成了团伙,有的人负责盗取银行或网游帐号,有的人负责销赃,从而形成了一整条黑色产业链。而木马作为盗取用户信息的主要手段,备受病毒制作者的青睐,因此木马的数量增长迅速。 报告显示,在上半年新增的木马病毒中,盗号木马是最严重的一类病毒,占到木马病毒总数的76.04%,高达58245种。而蠕虫、下载木马、脚本漏洞病毒几乎都是为盗号木马来服务的,其目的就是通过自身传播能力、攻击能力,将自身作为载体将盗号木马安装到用户系统中,从而肆机盗取用户的私人信息。 以熊猫烧香为例,熊猫烧香作为蠕虫病毒具备很强的传播性,从而导致大面积用户感染,而该病毒的危害不仅仅在于其强大的传播性,而是下载大量的盗号类木马,盗取用户的网银、网游等的帐号和密码,进而转化为经济利益。 金山毒霸反病毒专家戴光剑指出,综合2007年上半年安全形势,偷、骗、抢仍然是信息网络安全的三大威胁,而盗号木马、黑客后门病毒已经成为大多数职业病毒作者生财工具。木马/病毒背后的巨大的灰色产业链给整个互联网带来了更加严峻的考验。 业内人士指出,不管是网银中真实的钱,还是虚拟财产,制造木马、传播木马、盗窃账户信息、第三方平台销赃、洗钱,分工明确,形成了一个非常完善的流水性作业的程序,互联网已经步入了木马经济时代。
如今的网业电脑病毒、木马十分猖狂,国家为什么无动于衷...
前木马威胁之大已远超病毒,360安全卫士运用云安全技术,在拦截和查杀木马的效果、速度以及专业性上表现出色,能有效防止个人数据和隐私被木马窃取,被誉为“防范木马的第一选择”。
为什么网络上这么多病毒?是谁制造的?为什么制造?
最初的病毒几乎都是蠕虫或者恶作剧程序,当时仅仅是病毒编写者向别人炫耀自己编程技术的一种方式。如今的病毒早已变味,从制作到传播再到利用已经形成了一条黑色产业链。目前,绝大多数的病毒都是木马,他们有备而来,针对网游装备、网银财产等有针对性的掠取,以实际的财富为目的。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有了利益的驱使,越来越多的病毒被编制也是理所当然的了。曾经,编写病毒需要精通编程,如今,傻瓜版的病毒生成器早已面市,只需用鼠标勾勾点点即可生成一个简单的病毒.而木马控制端在互联网上的广泛传播使得有心人都可以弄出自己的病毒。
黑客产业链是怎样的
黑客产业链是指黑客利用木马程序盗取QQ、网络游戏、银行账号、信用卡账号等等个人资料,并从中牟取金钱利益的产业链。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
据业内人士介绍,地下黑客产业链极其庞大且分工明确,有专门提供木马程序的,有专门提供肉鸡的。黑客产业链大致分为老板、病毒编写者、流量商、盗号者和贩卖商等多个环节,各
黑客产业链
个环节分工明确,其中“老板”处于整个链条的顶端,他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分工和协调。而那些层出不穷的木马病毒程序,往往都是按照这些老板的要求,由专门编写病毒的程序员开发出来的。
一些比较大的私服每个月都会花2-3百万元来黑对手,方式一般为,花钱雇佣数万台甚至几十万台“肉鸡”发送巨量数据集中攻击对手,让对手的服务器瘫痪,按照一些地下市面价格,1G的流量打1个小时约4-5万元。
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一个盗号木马,通过这样一条制造、贩卖、传
黑客产业链
播、使用、盗号、销赃的流水线,把一连串虚拟世界的数字代码变成了真金白银,产业链上各个环节分工明确,黑客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专门负责某个环节,而更让人担忧的是,各种各样的计算机木马病毒、黑客技术,在网络中泛滥传播。
在网络上,充斥着形形色色的黑客论坛、内容五花八门,兜售盗号木马,买卖“肉鸡”,甚至还有专门传授黑客技术的,只要肯花钱,只需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任何人都可以摇身一变,成为一名黑客。
中国互联网有哪些黑色产业链?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渗透和应用的普及,网络犯罪近年来呈现持续高发的状态,成为互联网上的公害之一。网络犯罪往往是有组织、成规模的。即便是那些手法最简单、最传统的,也不是一两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而是由10人或10人以上的有组织犯罪团伙共同完成。极端情况下,还会出现几十人、上百人参与的犯罪团伙。这些犯罪团伙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协同作案,已经形成了一条非常完整的黑色产业链。
那么,中国互联网有哪些黑色产业链呢?总的来说,类型太多难以列举,这里,我就介绍两个对于网民来说比较常见的黑色产业链:流量劫持和木马病毒。
流量劫持黑色产业链
所谓流量劫持, 是指通过一定技术手段,控制用户的上网行为,让你打开不想打开的网页,看到不想看的广告,而这些都会给劫持者带去源源不断的收入。
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公司、路由器的生产厂商、黑客都可能是流量劫持的操作者,目的不外乎广告收入、商业竞争(给网站刷点击率)、收集用户信息等。
流量劫持者将流量出售的方式有三种:将流量直接劫持到购买方的网站,行业内称为“直设合作”;第二种是将流量先劫持到自己的网站域名,再跳转到购买方的网站,比如先劫持A网站,然后再跳转到B网站,行业内称为“跳转合作”;最后一种是将流量劫持到自己的网站域名后,不跳转到购买方网站,而是完全引用购买方的网站内容,购买方同样可以获益,行业内称为“框架合作”。
收量中介从流量劫持者手中购买流量,流量购买方则从收量中介那里购买流量,有几家大的流量中介手中动辄可以掌握每天数百万IP的庞大流量,他们经营的公司表面上业务看起来都很正常,但暗中从事的是一些流量劫持、垃圾广告的生意。
木马病毒黑色产业链
木马制作环节的人为木马作者,他们制作网游盗号木马、远程控制木马、木马下载器等各类木马产品和黑客工具,一般是以一个垄断性的条款出售给木马播种环节的人(圈内称为“包马人”),并负责售后的维护和更新,随时对杀毒软件进行“免杀”制作,业内称木马作者每月的收入在1万至5万元的级别。
而“包马人”则是整个木马产业的核心部分,一方面从木马作者手中购得产品,另一方面又从流量交易环节中购得网络流量,实施“挂马”后就开始从中招用户电脑中盗取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其中以网游账号、QQ账号、网银账号等为主,再把赃物出售给虚拟财产的“套现”环节。
流量交易环节包括很多不良网站的站长,如色情网站和一些个人网站,他们把访问者出卖给“包马人”,主动在自己网站“挂马”换取金钱;此外还有一些善于入侵“拿站”的黑客,他们也受雇于“包马人”,攻击访问量高同时安全性较差的各类网站,为“包马人”挂马提供平台。
用户一旦访问被挂马的页面,则立即中招,成为“肉鸡”。能够使用几天的“肉鸡”在国内可以卖到0.5元到1元一只;如果可以使用半个月以上,则可卖到几十元一只。按一个普通的灰鸽子操控者一个月抓10万台“肉鸡”计算,一个月就能轻松赚取至少一万元,这还不包括窃取“肉鸡”电脑上的QQ号、游戏币、银行账号等进行交易所获得的收入。
肉鸡可以用于网络敲诈勒索,主要形式是DDOS攻击,医药行业和游戏行业进行DDOS攻击十分普遍,甚至形成了被攻击企业只有交“保护费”才能免遭攻击的局面。黑客集团对走上信息化道路但自身防范力量比较弱的中小企业进行攻击,致使企业网站瘫痪,一些中小企业不得不交“保护费”保证网络正常运营。
利用木马病毒盗取信息的诈骗是怎样实现的?
木马程序属于计算机病毒的一种,但与一般的病毒不同,它一般不会进行自我复制,也并不会“刻意”去感染其他文件。它通常会伪装成程序包、压缩文件、图片、视频等形式,通过短信、网页、邮件等渠道引诱用户下载安装。如您打开了此类木马程序,您的电脑或手机等电子设备便会被编写木马程序的不法分子所控制,从而造成信息文件被修改或窃取、电子账户资金被盗用等危害。例如,目前有不法分子利用伪基站冒充银行发送短信,短信中的链接其实是一个“钓鱼网站”,而下载的客户端实际上是一个木马病毒。不法分子利用木马病毒窃取卡片信息并进行网络购物,同时将发送到客户手机上的短信验证码转移到了自己的手机上,从而完成支付。
为防范上述诈骗行为,保护您的账户资金安全,向您提出以下建议:
1.不法分子能利用“伪基站”冒充任意号码发送短信,因此即使收到中奖、软件推荐等显示为官方号码发送的短信,仍需保持警惕,建议回拨进行确认。
2.木马病毒往往会伪装成其他应用,并通过“钓鱼网站”、短信、图片、邮件、压缩包、聊天软件等方式传播,建议不要随意点击来历不明的应用软件等内容。
3.安装防火墙及杀毒软件,定期杀毒并定期更新系统补丁,保护移动终端安全。
4.下载网银支付类应用要到官方网站进行下载。
5.开通短信通知服务,账户发生异常变化后,及时联系银行,封锁账户或挂失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