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农村土地撂荒多少年归公?如何解决土地撂荒难题
- 2、现在农村土地撂荒的越来越多,农民为何会撂荒土地?如何破解这个问题?
- 3、如何破解当前农村土地大量撂荒抛荒问题?
- 4、如何才能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效解决土地撂荒问题?
农村土地撂荒多少年归公?如何解决土地撂荒难题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属不可再生资源。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队伍的日趋庞大等原因,造成农村不同程度出现“撂荒地”。那么,农村土地撂荒多少年归公?如何解决土地撂荒难题?
农村土地撂荒多少年归公?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七条规定: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已经办理审批手续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一年内不用而又可以耕种并收获的,应当由原耕种该幅耕地的集体或者个人恢复耕种,也可以由用地单位组织耕种;一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闲置费;连续二年未使用的,经原批准机关批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该幅土地原为农民集体所有的,应当交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恢复耕种。
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的闲置土地,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承包经营耕地的单位或者个人连续二年弃耕抛荒的,原发包单位应当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耕地。
多举措破解土地撂荒难题
一要加强基础建设,筑牢丰收根基。目前仍有部分土地配套的基础设施较差,要加大投入,抓好基本农田建设,通过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田间道路建设等措施,达到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标准,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要加快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要积极推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职业农民,加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三要解决销路难题,实现农民增收。推进“三品一标”认证,严格按照认证标准种植,提高产品品质;配套建立精深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塑造区域特色产品品牌,提升市场占有率;引导涉农企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与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传统销售与网络销售结合,多渠道开辟销售渠道。
作者 夏末未至
本文内容源自土流网,图片来源网络,转载请注明来源“土流网”
了解土地交易资讯、政策咨询,欢迎关注微信服务号“土流网”(ID:tuliucom)
现在农村土地撂荒的越来越多,农民为何会撂荒土地?如何破解这个问题?
当前土地撂荒现象确实存在,农民撂荒土地的原因也比较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我认为是农民种地不挣钱、收入低。所以要想解决土地撂荒的问题,还得着眼于如何提高农民的种地收入,那么,如何来提高农民种地的收入,我谈一点个人的粗浅认识,欢迎大家在下方讨论!
一、土地撂荒的原因分析
我觉得万事万物之间,都是有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待问题,而土地撂荒问题也是一样的道理。从古至今,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按理说农民对于土地,是具有深厚的感情、也是精心在经营,不会轻易出现撂荒行为在。但是现在这样的现象偏偏就发生了,这是为何呢?我认为主要是2个因素导致的:
1、农民的种地收入低
这是实情,不需要藏着掖着的,现在各种物价那么高,而农民的人均耕地本就不多,再加上粮食价格一直都是长期处于低价位平稳,农民辛苦种地一年,所能得到的利润收入确实不怎么样。想要依靠种地来维持家庭的开支,那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很多农民朋友不得不放弃种地,背井离乡到外地去寻求更能增收的路子。
2、农民外出打工反过来又让农村缺乏有效的劳动力
农村中青年壮劳力多数都外出打工去了,留守在家的很多都是老弱病残和部分妇女、儿童,这些人已经没有精力把家中的土地全部耕耘起来,只能有选择性地做好房前屋后的自留地,能够实现自给自足就满足了,那些边远、陡峭的坡耕地就只能撂荒了。
二、4个措施或许能破解土地撂荒之难题
我认为要破解土地撂荒,根本的方法就是要提高农民的收入,农民只有收入增加了,才会留在农村,农村有劳动力了,土地自然就能耕耘起来。如何提高农民的收入?我觉得下面4个措施或许能产生效果:
1、取消农民直补、提高粮食单价
我认为实行农民直补的目的,就是为了补贴农民种粮收入低的问题,但是目前直补的数额,平摊到每一个农村人身上,根本没有多少,对于解决农民收入较低的问题,基本就是杯水车薪,作用有限。
所以个人认为倒不如直接取消对农民的粮食直补,转而放开粮食市场,让粮食作为农民的一种普通农产品,由市场规律来调节粮食的价格,或许能给农民增收带来较好的效果。
2、对粮食消费者实行补贴
粮食毕竟是最基本的民生物品,价格波动容易带来人心惶惶,所以对粮食消费者实行补贴,不仅能消除他们的恐慌情绪,还能减轻他们的消费负担,从而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
但在补贴形式上,不能直接发放到消费者个人,而是通过补贴给商贩来实现粮价在市场上的相对稳定。实际上这与上一条措施合并就形成了农民卖粮的价格得到大幅提升、商贩得到补贴而将粮食在市场上的单价保持相对稳定、消费者仍能以低价获取粮食的良性循环局面!
3、用“铁的手腕”稳定农资价格,降低农民的投入成本
现在种地的成本较高,主要原因就是各种农资价格偏高,所以控制住农资卖价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有效手段。如能把农民的投入成本降下来,实际就是增加了农民种地的利润空间,也就增加了农民的种地收入。
4、提升企业的自动化水平,减少人力的消耗
企业的自动化水平本就是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自动化水平越高,则对人力的消耗就越少,那么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必然就会重新回归农村,这对于解决土地的撂荒问题,我认为能够起到定的辅助作用。
以上仅是我的个人看法,可能存在不当和眼光浅的地方,各位友友如果有更好的办法,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如何破解当前农村土地大量撂荒抛荒问题?
现在随着我们农村人进城务工的越来越多,很多人家中的土地都已经闲置起来。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得我们很多农民,现在也需要买粮吃了。然而这些没有被种植的土地,却是越来越荒芜了,看着这些良田的现状,不禁让人感到心痛。
就我个人看来,想要改变农村土地荒废的情况,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发展新型农业,提高种植收入
我们农村的土地,之所以会出现荒废掉情况,都是因为现在的粮食价格太低,仅仅依靠粮食种植,根本无法养活一家人。更不用提家庭的发展,以及给后代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能够让农民种植新型的经济作物,摒弃传统的粮食种植;只要能够让农民赚到比和打工相当的钱,我想会有很多的农民,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重新开始种植庄稼,将荒废的土地再次开垦出来。
二、将土地集中,承包给有想法的人
虽然现在不愿意农业种植的人越来越多,但相应的有想法发展农业的人也越来越多。要想通过农业种植赚钱,就需要摒弃传统的种植观念。
利用科学的种植技术,来大面积的种植经济效益好的农作物。从而在土地不荒废情况下,还能够通过创业,改变自己的人生状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在我的家乡就有成功种植葡萄和蔬菜的人,他们的种植就非常成功,而且种植的规模,也由最初的几十亩,扩大到了现在几百亩的面积。
综合以上的情况看来,要想让农村荒废的土地,再重新的利用起来,就需要加大种植的产出,让农民种地也能够赚到钱。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土地集中起来,让那些有想法的人前来种植、创业。
如何才能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效解决土地撂荒问题?
国际粮价"低烧不退","看天吃饭"和"看价种粮″是不变定律。粮价上涨不能讲就是不好,但至少有一点,比过去我们心灵上是更加宁静的。化肥什么都涨,粮价年年"姑娘十八岁"。由于受农资和种子价格上涨,种粮效益难于根本改观。现在粮价涨一些,种植大户重视与诚敬之心,是一致的。
如何才能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对依然在家坚守种地的农民来说,我认为他们的积极性一直都很髙。如果是国际粮价大幅上涨,对我国进口粮食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农民来说,肯定是利好!从粮食涨价获得利好的,也只是农业合作社、土地规模承包者这些人群了。尤其是以规模种植的承包者,粮食涨价正是巴不得的大好事,同等的投资,获取的利润空间更大。
粮食种植面积,在国家三农部门的高度关注,大力支持下,会稳定增加。国家对个别偏远生态脆弱农区中低产改造投资力度再加大,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年年都在寻找空白点,农业在一年年逐步摆脱靠天吃饭,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损害程度,在年年降低。大农业前景呈现出一片光明。随着农资价格的增高,种粮成本的增加,国家会充分考虑考虑农村的现实和农民的感受,平抑农资价格,适当合理小幅调整粮价,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只会在提升,而不是在下降。
有效解决土地撂荒问题?
国际粮食紧俏,价格偏高,未必能引起国内农民种粮积极性。多年来粮价一直上不去,遭到农民诟病。相反,农资化肥农药机耕水电人力价格大幅上涨,已经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种粮不挣钱已成事实。农民宁愿地荒长草,宁愿打工也不愿种地。预估2022年,随着市场经济低迷,疫情反弹,实体经济衰退,会有部分农民工返乡种粮。要想保证十四亿人饭碗,吃上放心粮,在惠农政策应该倾斜,特别在农资价格上控制过高过快增长,让农民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