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埃及的文字是什么,破译的人是谁,埃及崇拜的是什么神
- 2、是谁首先破译了埃及的象形文字
- 3、埃及象形文字是怎么回事?
- 4、失传的古文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等)最初是如何被破译的?
- 5、商博良是怎样解译象形文字的?
埃及的文字是什么,破译的人是谁,埃及崇拜的是什么神
距今5000多年前,古埃及出现了象形文字,即埃及文字,埃及文字是最古老的文字,由法老王那默尔的铠甲关节板上的最早期象形刻记起(公元前3,100年),到现在用在教堂内的古埃及文字。
1799年,拿破仑的军队在埃及罗塞塔镇附近找到了著名的“罗塞塔碑”(RosettaStone)。碑上有以三种字体刻成的同一段文字,三种字体分别为正体埃及
文、俗体埃及文及希腊文。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Champollion)通过研究碑文破译了古埃及象形文字,这一年因此被视为埃及学的发端之年。不过,伦敦大学学院考古学院的奥喀莎・埃尔・达利博士日前宣布,阿拉伯人早在商博良之前800年就已经破译了埃及象形文字。达利对九世纪炼金术士阿布・巴赫・艾哈迈德・伊本・瓦什雅(AbuBakrAh鄄madIbnWahshiyah)的著作进行了研究,确信后者懂得象形文字。随后他又对一些古代阿拉伯手稿进行了分析,并最终断定古代阿拉伯学者早已利用自己的数学及天文学知识找到了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秘密。
九柱神(Ennead):埃及神话中的九位主要神祗.
o 拉(Ra):主神,太阳神.其形象与阿蒙结合在一起.
o 休(Shu):风神.
o 泰芙努特(Tefnut):雨水之神.
o 盖布(Geb):大地之神.
o 努特(Nuit):天空之神.
o 欧西里斯(Osiris):冥王,也是农业之神.
o 艾西斯(Isis):死者的守护神,生育之神.
o 赛特(Seth):干旱之神.
o 奈芙蒂斯(Nephthys):死者的守护神.
· 主要的神:
o 阿蒙(Ammon):主神.
o 阿吞(Aton):朝之太阳神.
o 阿图姆(Atum):暮之太阳神,拉的别名.
o 荷鲁斯(Horus):法老的守护神,王权的象征.外形为鹰头人身.
o 阿努比斯(Anubis):死神.外形为狼头人身.
o 姆特(Mut/Golden Dawn,Auramooth):阿蒙之妻,司掌战争,外形为狮子.
o 孔斯(Khons/Chons):阿蒙与姆特之子,月神,亦司掌医药。
o 敏(Min/Menu,Amsu):旅行者的守护神,亦司掌生产及收获。
o 莫(Month/Mentu,Men Thu):司战争,外形为鹰首人身。
o 图特(Thoth):智慧之神。
是谁首先破译了埃及的象形文字
是伟大的法国语言学家商博良,就是你说的那人,译法不一样而已
让·弗朗索瓦·商博良(Jean-François Champollion,1790年12月3日—1832年3月4日),是法国历史学家、语言学家,是第一位识破古埃及象形文字结构并破译罗塞塔石碑的学者。
商博良出生于法国南部的洛特省,年轻时已表现出出色的语言天赋,20岁时就已经掌握除法语以外的拉丁语、希腊语和许多古代东方语言,包括希伯来语、埃塞俄比亚的阿姆哈拉语、古印度梵文、古代伊朗的阿维斯坦语和帕拉维语、阿拉伯语、古叙利亚语、古代小亚细亚半岛流行的迦勒底语,波斯语和汉语。1809年商博良19岁就已经成为勒诺布尔公学的历史学教授。
商博良对东方语言,尤其是古代埃及的科普特语深感兴趣,因此开始系统地研究罗塞塔石碑。1799年7月15日,拿破仑侵略埃及的军队一名上尉在埃及港口城市罗塞塔附近发现该石碑。石碑是公元前196年托勒密王朝时代刻制的,上面有希腊字母、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古埃及通俗文字三种对照雕成的。石碑运到埃及的亚历山大,法国科学家开始进行研究。1801年,法国战败投降,英国军队要将全部研究成果没收,法国科学家威胁要全部烧掉,最后达成妥协,允许法国科学家保留研究成果和石碑拓片,但石碑被英国军队运往大英博物馆保藏,目前埃及政府正在要求英国归还石碑。
罗塞塔石碑商博良从1822年到1824年完全投入到对罗塞塔石碑的研究,发表多篇研究论文,成功地译解出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结构,这些符号有些是字母,有些是音节文字,有些则是义符,一个符号代表一整个事物。他编制出完整的埃及文字符号和希腊字母的对照表,为后来解读大量的古埃及遗留下的纸草文书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工具。他还发现了一份记载着从拉美西斯二世以来所有埃及法老名录的纸草书的重要性。
埃及象形文字是怎么回事?
埃及的象形文字最早出现于公元前3000年,一直使用到约公元4世纪,存在了3400多年之久。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些文字沉寂在历史的长河中无人知晓。当古埃及的辉煌文明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时,象形文字成了破解古埃及之谜的一把钥匙。这些神秘难测的文字是如何被破译的呢?
商博良的贡献
19世纪,象形文字的破译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其中最大的功劳来自于年轻的法国学者商博良。1790年,弗朗索瓦·商博良出生于一个法国书商的家庭。从孩提时代起,他就是一个语言天才。1821年,在对多部古埃及文稿进行狂热的研究后,他更正了其他学者对于罗塞达石碑上帝王名称的翻译。他发现,象形文字虽然符号众多,但出现次序有一定的规律,既不是纯粹的表意文字,也不是纯粹的表音文字,而是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的结合体。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他从人名入手进行研究。
象形文字的破译
一次碰到一个不太熟悉的帝王的名字时,商博良先是识别出最后两个符号的发音为“西斯”;再根据以前的研究结果,认定前面两个字符的发音为“美西”:最前面的符号是一个太阳,在科普特语中,太阳的发音为“拉”。拉’美西·西斯是否就是埃及第十九王朝的法老拉美西斯呢?商博良决定用同样的方法来识别其他的名字。运用类似的方法,他拼出了另一个伟大帝王的名字:图特摩斯。抓住专有名词这个线索,商博良很快破解了这套古老而神秘的文字系统,成为现代第一位真正的古埃及学家,被誉为“古埃及语言之父”。“在同一段或同一句文字中,象形文字既有着它图形上的意义,也有着含义和发音方面的意义,我几乎可以按照这些字把它们念出来。”几千年的谜底,终于在商博良这里揭开了。
失传的古文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等)最初是如何被破译的?
在尼罗河三角洲西部罗塞塔镇附近修建防御工事的士兵们发现了一块花岗岩石碑,上面刻着三个字。驻军司令皮埃尔·布查德(Pierre Bouchard)在里面认出了希腊语。其余的字符都认不出来了。他意识到石碑的重要性,立即把它送到开罗的埃及研究所。
1801年,法国军队被击败。根据英法两国签署的停战协定,法军必须将包括罗塞塔石碑在内的埃及重要文物交给英军。1802年,英军将这些石碑运往伦敦,存放在英国文物协会。同年7月,该学会在碑文的希腊部分作了拓片,寄给了致力于破解象形文字的英国学者和其他学者。直到1803年初,碑文上的圣典和通俗文字的拓片才问世。同年,这块石碑被送到大英博物馆,成为它无可争议的珍品。
罗塞塔石碑由花岗岩制成,高118厘米,宽77厘米,厚30厘米。流行风格的前14行缺少每行的开头,希腊语的最后27行缺少每行的结尾。1802年,瑞典学者约翰·阿克布拉德(John akbrad)发现,在圣书中皇室名字的椭圆形圆圈中,皇室名字是用字母拼写的。
法国学者商博良 认为,既然这三种字体在内容上是对应的,如果圣书中的每一个符号都代表一个独立的事物、动作或概念,那么符号的数量应该和希腊语一样多。然而,这块石碑上只有486个希腊文字,但圣书中却有1419个象形文字。考虑到圣典中有一些缺失部分,实际数量应该更多。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符号都独立地表达它们的意义。他进一步发现,不管重复的象形文字,共有166个符号。字母太多,单词太少。
商伯良关注的是王明圈子里的符号。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当其他语言的名字出现在王明圈子里时,象形符号是用来表达声音的。此外,没有特别使用符号来表达声音。除了罗塞塔石碑外,尚伯良在其他碑文中发现了更多的王明圆。他不仅发现了亚历山大大帝和托勒密、罗马帝国统治者的名字,而且还发现了一个惊人的发现:罗塞塔石碑上用来拼写外国名字的字母实际上出现在古埃及新王国、拉美西斯和图特摩斯常用的名字中。尚伯良的研究成果可以概括为:通俗体只是圣体的简称,两者的语法规则是相同的;通俗体是比圣体和祭司体更简洁的书写形式;象形文字本质上是字母。1822年,商伯良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标志着埃及学的诞生。
商博良是怎样解译象形文字的?
商博良从研究罗赛塔石碑上的法老名字开始入手,这也是他由来已久的想法。因为在他看来,托勒密法老是一个外邦人,一个外邦人的名字不可能用表意的方式表达,而很可能用的是表音的方式。法老的名字刻在椭圆形的框子里,托马斯·杨已经证实那是法老的名字。根据他的研究,商博良很容易地读出了那个名字,并找到了象形文字的内在规律。
后来,他甚至还把象形文字区分出了古体、新体和现代体。他不仅能翻译出一个词的意思,而且能读出这个词,更为可贵的是他能把一个意思用象形文字表达出来。